极速体育,极速体育直播

统数学子三下乡: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信息来源:统计与学学院团委 作者:统数“三下乡”宣传组  发布时间:2024-08-26

农文旅融合,“融”出乡村振兴新路径。7月13日,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民族团结共筑梦,乡村振兴共繁荣”实践团前往“菌窝子”山林、雨露村传统古村落、雨露乡蘑菇小屋、阿呀噜田园农庄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了解了雨露乡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灵魂,描绘了农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农旅融合+”小香菌撑起“致富伞”

实践队员们跟随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前往“菌窝子”山林调研。“菌窝子”是雨露乡的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仅在2021年,长虫等基地片区年牛肝菌产量近90吨,近占全乡牛肝菌产量和产值的三分之一,同年获得楚雄州“2021年度一村一品野生菌专业村”称号。跟随采菌人的脚步走进山林,实践队员们带着采摘工具,亲身体验菌子采摘活动。山路崎岖,但阻挡不了实践队员们的热情。大家沿着山路前行,一边欣赏着山间的美景,一边仔细寻找菌子的踪迹。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队员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发现菌子,还了解到了菌类的生长习性和营养价值,并学会了如何辨别毒菌。

5CDA3


南华县雨露乡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紧紧围绕南华县“小菌子、大产业”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以野生菌为龙头的绿色生态产业转型之路,走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具有“菌香”特色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鸡枞种植,致力为群众撑起“致富伞”,闯出“致富路”。

86C71


“农旅融合+”助力打造“向往的生活 ”

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雨露乡蘑菇小屋,该地是雨露乡田园综合体的一部分,占地面积约31448平方米,依托花树大村,活用闲置传统民居,挖掘整理村内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以及村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文化打造而成。实践队员走进蘑菇小屋,感受白族特色风格建筑,体验特色民俗,品味传统美食,探寻“田园+民宿”的生态田园休闲模式。

72BE8


实践队员步行来到啊呀噜农田庄园,该庄园位于耐桥——莲花坝水库之间,南华——紫溪山扶贫公路环腰而过,拥有300余亩自然生态园地,是一座白族风情浓郁,集农业种植、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休闲度假农庄,是雨露白族乡农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啊呀噜庄园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业为载体,通过举办各类农业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啊呀噜庄园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旅游、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提高了农业附加值。

5C26F


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参观了水稻种植区、果树种植区。通过与讲解员的交流,了解到庄园采用的是一种生态、绿色、有机的农业生产方式。该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保障了食品安全。庄园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农旅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在经营模式中,庄园采用“公司+农户+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利共赢。啊呀噜农田庄园的成功运营,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庄园充分发挥了农业与旅游的互补优势,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发展至今,阿呀噜田园农庄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解决当地群众就业200余人次,带动村组增收70余万元。

“农旅融合+”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近年来,南华县雨露乡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新路子,以民族团结进步带动文化旅游发展,以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和共有精神家园。雨露乡属于少数民族聚居乡,少数民族占全乡人口总数的84%。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通过“三举措”,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雨露乡袁家垭口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雨露村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

6A01B


实践团队走进古村落。近距离感受泥墙、青瓦屋顶、木门窗,水墨、石青、石兰为基调的建筑装饰。村庄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此外,该村开展了多项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了白族传统文化,使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实践团队围绕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两大主题进行入户调研,感受民族文化。

65ED0


雨露白族乡的实地考察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农旅融合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雨露乡以农文旅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为乡村振兴增色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