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体育,极速体育直播

统数学子三下乡:共谱民族团结篇,奏响乡村振兴曲

信息来源:统计与学学院团委 作者:统数“三下乡”宣传组  发布时间:2024-08-26

为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同频共振。7月11日,“民族团结同筑梦,乡村振兴共繁荣”实践团前往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岔河村、彝人小镇、南华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进行参观调研,探索“民族特色旅游+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新模式。

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一家亲

实践团首先参观了南华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展馆全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华各族干部群众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动实践,旨在引导全县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好南华篇章。

4E8D8

主题馆以牢记领袖嘱托,担当历史使命为榜首,由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南华实践、开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崭新局面三大板块构成。实践队员通过讲解员讲解、观看文字、图片、音视频以及简介等方式,多角度了解南华各族儿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团结奋斗、守望相助、交往交流、共生共享、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经验。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对“四大名菌”展板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讲解员张艳丽介绍得知:小小野生菌,已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使产业发展成为深化“三交”的共同点。

近年来,各族群众通过大力推广封山育菌,野生菌资源得到充分保护,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4569C

展馆中几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正当准备感叹画技之高超时,讲解员告诉大家这是手工彝绣作品。彝绣作品中,小小绣花针,绣出民族团结进步幸福大家园,使文化繁荣成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共通点。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不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我们就一定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成功抵达光辉的彼岸。

民族团结产业兴,乡村振兴幸福来

随后实践团前往南华县龙川镇岔河村了解当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岔河村充分发挥彝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积极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开发了野生菌特色美食、樱桃采摘体验、彝族刺绣、羊角酒杯、镇南月琴传统手工艺品、原生态山歌、左脚舞民族风情体验活动等一批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凸显原生态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美誉度,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98DF2

讲解员杨加玲首先通过岔河村史馆向实践团介绍了岔河村的历史变化、民族文化、名人贤达、民俗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成就。村史馆为纽带,维系代代相传,激发村民对家园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强化感党恩教育,实现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在村史馆外的展板前,通过讲解员杨加玲的介绍,实践团队员了解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乡村”的主要做法,岔河村从注重挖掘传承,吹响团结进步“文化角”、强化党建引领,唱响乡村旅游“品牌歌”、突出交往共建,共享交流交融“富贵花”这三个方面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随后实践队员们进行入户调研,向岔河村当地村民发放了有关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两份调查问卷。

弘扬乡土文化魅力,打造特色文化乡村

最后实践团来到咪依噜风情谷——彝人小镇,该镇地处南华与姚安、牟定三县交界处,是一个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彝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民间文化保持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中国第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南华人称为“神秘彝寨”。“彝人小镇”引进县内农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咪依噜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负责整体运营,吸纳搬迁安置户劳动力参与经营务工,既使他们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又增添了乡村旅游发展“新鲜血液”。实践队员深入体验了彝族民居文化,民族美食,亲身体验了彝族左脚舞。

86FB9

队员们来到了彝人小镇电子商务服务点,这里已经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运营、物流配送、融资支持、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带动了蜂蜜、核桃、松茸、野生菌等农产品的网络销售量。

实践队员们也参观了野生菌微型科技馆,了解到南华县野生菌种类、野生菌食用、野生菌食用禁忌等知识。

经过一天的调研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大家纷纷表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