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艺讲坛开展“诗意的文本:民族志写作的理论和结构”专题讲座
4月7日,云南师范大学陆双梅教授再次为我院23、24级研究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诗意的文本:民族志写作的理论和结构”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陆双梅教授从民族志研究的基础概念切入,强调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与理论紧密相连。她指出,在探讨民族志研究方法时,应将其视为一种综合性的研究取向,其中参与观察是民族志的核心方法论,要求研究者在观察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借助 “在那里” 的亲身体验,去更加真切地理解 “局内人” 的观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志研究的实际操作,陆教授分享了诸多著名民族志学者的建议,诸如韦斯特马克提到的对访谈时长的把控,哈登等人给出的田野调查注意事项等。同时,还列举了一些民族志研究者的经验和自己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的经历,揭示了在不同研究场景中需要不同的个人策略以帮助研究者克服沮丧乃至绝望的感觉。
其次,陆教授还特别强调了田野描写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场景描写、事件描写、人物描写和对话描写的类型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文化。
讲座的最后,陆教授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民族志书写结构的构建,强调文化是一个有结构层次的意义体系或意义结构。指出民族志的研究结果需要通过意义建构来呈现,而研究者需要在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意义体系。
此次讲座,陆双梅教授凭借丰富的案例与深刻的见解,为研究生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讲座对民族志研究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也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图文:汪小琳